作者:本站來源:國際學校大全網時間:2019-05-29 10:06:07
“假如你是歐洲國家首腦,要怎么去處理難民問題?”這道題不是出給成年人的,要回答它的是一群七年級學生。在去年4月舉辦的北京市新府學外國語學校首屆教師技能大賽上,社會學老師把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難題引入課堂。
“不能接納難民,因為一旦打開了大門,他們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。”“難民可以進來,但是要來勞動,而且接納人數要設上限。”“可以接納年輕的、有能力的、非殘疾的難民。”十幾名七年級學生各抒己見,討論激烈。
同一時間,理科跨學科課堂更為熱鬧,七年級學生親手制作的竹蜻蜓正在“試飛”。為什么竹蜻蜓要么飛不高要么飛不穩?如何借鑒直升機螺旋槳的設計來優化竹蜻蜓的飛行效果?老師帶著學生們邊思考邊動手,改良設計、打磨木片;讓他們不只學會知識,而是真正學會學習。
搞題海戰術、只會死記硬背、缺乏創新精神、實踐能力不足……
長期以來,中國的基礎教育存在許多飽受詬病的現象。2016年,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》正式發布,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,而“學會學習”正是核心素養之一,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將其作為首屆教師技能大賽主題,研討如何培養這一關鍵能力。
轉眼一年過去,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將如期而至,老師們也在摩拳擦掌,在去年成果的基礎上,為呈現一場更精彩更富創造力的課堂而努力著……
六年級英語教師楊濤還記得,在去年的賽后總結討論中,自己的教案被紅筆圈得“面目全非”,提出了不少值得改進之處。“盡管學生能夠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我的課堂中,但我發現自己的課程設計缺乏一個凝練的立意,很多事都是依靠長期以來的教學經驗,缺少一套明確的教學理念來支撐。”
因此,新府學外國語學校為老師提供了體系化的培訓,把理論課“補”起來。
初小部教學校長姚宇堃介紹,在傳統教育中,很多優秀的老師其實是自行“參悟”了一些理念和方法。
比如他們發現不能照本宣科,而是要吸引學生參與,所以會嘗試在課堂中融入活動或游戲,但這些缺少理論去支撐和引領。“通過學習國際教育理論體系,老師在教學中的想法會更清晰,對課堂也更有把握。”
除了理論培訓,學校還會定期組織案例分享,讓不同學科的老師互相借鑒。
你如何完成財富積累?是獨占資源,分工配合,還是搶劫別人?
在新府學外國語學校社會學教師謝俊楊的課堂上,學生像玩“大富翁”游戲一樣進行角色扮演,從而學習《國富論》的相關知識。
在謝俊楊老師看來,只有切換角度才能建立起批判性思維。因此,他在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,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分析問題,這種探究性課堂深受學生們的喜愛。
而這一次,謝老師的“學生”是學校各個學科的老師們。新府學初小部校長辛玲認為,通過“做學生”,老師們打開了自己的教學創造力。“想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,就要首先要培養出什么樣的老師。”
學習、嘗試、反思、調整……過去一年中,新府學外國語學校所有老師都在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打磨和創新,而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楊濤老師表示,很多東西要打碎重塑:“大家都要不斷學習,否則就只是吃老本。”有趣的是,在這個“痛苦的轉變”過程中,很多老師找到了新的教學定位,也燃起了更大的教學熱情。楊老師說:“在新的探究性課堂中,我有機會去思考更多的問題,和孩子在探索的路上共同行進。”
4月23日,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將正式開幕,本屆大賽以核心素養中“勤于反思”能力的培養為主題,以創設問題情境為教育模式。辛玲校長介紹,“勤于反思”也與IB國際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相一致,新府學目前正在申請成為IB學校。
當日,學校將展示三堂中教課和三堂外教課。這幾節課不再像去年一樣由學校教學骨干來展示,而是全部由新府學的年輕教師授課。辛校長表示:“舉辦教師技能大賽不是做秀,而是為老師搭建切磋展示的平臺。我們很期待看到經過一年的培訓,年輕教師有怎樣的成長。”
除了開幕日的六堂展示課以外,全校教師都會參加今年的教師技能大賽。他們正在積極準備,以呈現精彩的成果。
在楊老師眼中,去年自己的展示課是用傳統教學方法打造的一件精美的作品,而今年則會是一次自我突破后的全新嘗試。
他透露,自己將圍繞“抒情言志可以表達人類豐富的情感”這一主題,講授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》。“今年每個年級都有一個特定的中心思想,各個學科都圍繞對應的主題設計課程。”這一安排其實是源于新府學對于跨學科教學的重視。
在傳統教育中,數學就是數學,美術就是美術,不同學科的知識之間是割裂的。但是,新府學希望通過跨學科教學給學生整體性的學習體驗,打破學生原有的思維模式,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。
初小部學術總監馬昕光介紹,每個年級的中心思想都源于生活中的現象,不同學科的老師要坐在一起討論備課;通過這種方式,學生可以體驗到,很多實際問題都是通過不同學科來解決的。
比如,三年級的主題是“世間萬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”,從語文課文《花鐘》,到數學中的年、月、日知識,再到英語時態相關的語法,都可以從不同學科的角度詮釋這一主題。
這些主題給予老師明確的引領,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。
楊老師說:“去年我只是一個教書匠,今年我是以一個教育學者的視角來設計課程。”他計劃營造多種不同的情境,帶領學生在朗讀中品味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》,體驗作者當時的經歷和情緒,讓學生觸摸到抒情言志如何表達豐富的情感。
為此,他正在積極籌備課堂需要的素材,比如幾十張圖形卡紙:“每個孩子會被不同的事物啟發和觸動,可能是香水、臭豆腐、全家福、游戲、魔方、錢或者一個不規則的圖形,我要盡可能做足準備。”他甚至希望對教室進行改造,給學生沉浸式的體驗。
像楊老師這樣摩拳擦掌的老師還有很多,辛校長感受到,教師技能大賽對于他們而言并不是一項任務或負擔,老師們反而感到十分興奮和期待,課余時間還常常聚在一起說課討論,互相提建議。
今年,學校還將邀請家長、專家和媒體走進學校,共同參與評審。可以說,此項賽事已經成為新府學的代表性展示活動,彰顯學校的教學特色,踐行“明德至善,中西通才”的辦學理念。
免責聲明: 1.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,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,描述中涉及的“我”、“我們”、“我校”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。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;2.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,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,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;3.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,請聯系我們:2787266480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