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術鍛造品質,海嘉先人一步
作者:本站來源:國際學校大全網(wǎng)時間:2017-11-15 13:26:33
秋風卷走了八月的熱浪,迎來了九月,也迎來了又一場關于教育的話題。這是一場中文學術的教學交流,也是一次謙卑求教的拜師宴。

學術研究是教學的前提
教國際學校上,大概所有人都在追逐一個問題:優(yōu)秀老師究竟要達到怎樣的標準?是才華橫溢在課堂上侃侃而談?是營造氣氛讓孩子笑靨如花?還是超負荷工作總結大量教法?是,也不是。
作為優(yōu)秀老師,只是教得好還不夠,更要在內化提升與向外取經(jīng)中交互成長。教學要發(fā)展,需要教師的用心教育,也需要教師潛心學術。
很多人覺得研究學術是大學教授該做的事情,其實不然,每一門專業(yè)的老師都應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做研究:研究課程,研究學與教,研究教材,研究學生,研究家長,研究學生的成長規(guī)律和認知規(guī)律,研究教學規(guī)律,研究國內外不同課程、不同教學程序、育人模式和教育理念,這是從一個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甚至成長為教學專家,成長為優(yōu)秀教育管理者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中文學術委員會成立,中文教師的研究之路勢必將任重而道遠。
作為一所以中華文化為根基的國際雙語學校,自創(chuàng)校以來,海嘉始終把中文教學作為雙語教學的主線之一,不斷加強中國學生母語學習的同時,也為外籍學生開設CSL(中文作為第二語言)課程輔導,力求讓所有學生在接受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熏陶中,學會欣賞漢字的形象美,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,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。此次中文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將創(chuàng)建更多中文教學研討交流平臺,同時融入國際教育理念,拓寬中文教學視野,助力中文教學團隊從規(guī)模型向學術型發(fā)展提升!而中文教師交流的第一步便是拜師結對!
“青藍”工程啟師徒新路
中國民諺:不經(jīng)一師,不長一藝。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沙場將才,入一行門,拜一行師,歷來是職場定律。古有孔子拜老聃為師而后育弟子三千,有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亞里士多德“希臘三哲”的師生共鳴和“助產”傳遞;今有海嘉中文教師師徒結對打造“青藍工程”。
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,從師學藝更是少不了一個“禮”字。提起拜師之禮,是否你會云游于森森楠木、遮天古柏之下,佛家道統(tǒng)里的三跪九拜?不過,在海嘉師徒結對儀式中,古蕨苔蘚是無緣相見了,可鞠躬、獻花、簽師徒文約、互贈禮物卻是一樣不少,這也算極盡復原了傳統(tǒng)的拜師程序。
教學相長,共同發(fā)展
學不可以已。在老師們看來,為師更在于用另一種方式學習,教學相長也,教別人的同時也是練就自己,總結和思考自己的過程。當然,師徒結對也是一種共享交流,是“肯與鄰翁相對飲,隔籬乎取盡余杯”的博愛與豁達,更是寄希望徒弟們能夠取于藍而青于藍,取于水而寒于水的教育哲學,和讓教育日臻完美的智慧體現(xiàn)。而對于徒弟們,榜樣的躬身指導猶如向上階梯,更利于自己在博采眾長中不斷豐富,在借鑒學習中總結更多教學捷徑,提升水平。
教育需要通過不同個體的力量帶動一群人的力量。一個人固然可以跑得很快,但一群人卻可以走得更遠。就像每年的這個時候的南飛雁,萬里之遙,只因每只雁的協(xié)同合作,在高飛振翅為隊友提供“向上之風”,才以最有效之力安全抵達。就教育而言,每一所學校的愿景無不是渴望聚集一群優(yōu)質名師,共同交流,一同研究,教學相長中,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智慧,成就千萬學子。
溫馨提示:國際化學校,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,歡迎點擊【預約看校】咨詢!或電話咨詢:400-9609-559
免責聲明: 1.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,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,描述中涉及的“我”、“我們”、“我校”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。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;2. 此網(wǎng)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,來源于網(wǎng)絡公開內容,具體以學校官方發(fā)布為主;3.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,請聯(lián)系我們:2787266480@qq.com。